红纸上之“福”字,乃永恒美好之象征。面对福字,无论贫富,无论尊卑,皆会心生欢喜,无限向往。古来福字被释为祐也,善也,富也。更有学者,认为福者备也,备者百顺之名。无所不顺谓之备,益增福字之美意。故书写张挂福字,也是年节之习俗,用以祈求福到家门。更有书家以百福为图,温暖人心,增添喜气。戊戌迎春,清秘阁邀余书百福,书就日,福来也。
——悦石岁尾于快意斋
悦石先生精神矍铄,清气峻拔。谈起中国的古文字,我们昔日的先人“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”,始而造字。虽然“仓颉作书,而天雨粟、鬼夜哭”是远古的一个传说,但是这也说明了文字的出现在当时是一件“惊天地、动鬼神”的大事,更是文明的开始。后来发展成造字六法,象形、形声、指事、会意、转注、假借。
比如每至年末岁尾人人见之欢喜的“福”字便为形声字。从示畐聲,即“示”为边旁,“畐”为声旁。左边或为二人举手向天祈祷,或是上为天地,道入三才,右边则是如粮仓丰腴,寓意五谷丰登,家庭美满。一个“福”字,凝结了古人的丰富的智慧,左侧将天道、地道、人道结合起来,表达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;右侧将粮仓、田地、钱财等物质的丰实组合起来,表达人们对于生活丰实的祈望;或者最后两者合二为一,在一个宽绰的屋檐下,成为对“家”的美好的解注。
中国文字经历两千多年发展,书体无非真、草、隶、篆,然而书法却是姿态万千,变化多端。悦石先生以行、草、篆、隶等各体在洒金蜡笺纸上书写“福”字,则达百幅,寓意万福。恰逢来年戊戌,便题为“旺年万福”为名。
若得福,移步清秘阁,见字如面。